智投视界

新春走基层丨科普大篷车撒下“新种子”

27 01月
作者:小微|{/foreach}{/if}

新春走基层丨科普大篷车撒下“新种子”
图片来源于网络,如有侵权,请联系删除

  近日,记者坐上中国科协组织的科普大篷车,来到广西巴马瑶族自治县。从国道开到县道,从平地绕上山路,从晨光熹微到午时将近,终于到达山坳中的东山乡中心小学。

  梵天塔、懒惰环、跳舞回形针……不顾舟车劳顿,科普老师迅速在操场上布置好数十件科普展品,数百名学生围拢上来,挤在展品前摸索研究。许多正在午餐的孩子,拿着筷子勺子奔跑而来。

  东山乡中心小学校长兰桂宁说,乡村孩子很想了解外面的世界,科普大篷车打开了一扇窗。

  广西巴马瑶族自治县东山乡中心小学学生在体验和观看机器狗表演。新华社记者 温竞华 摄

  四年级学生韦莉娟因为答对了科普老师的问题,获得体验操作机器狗的机会。尽管是第一次见到这种智能机器人,她却上手很快,控制它做出后空翻、作揖等帅气的动作,引得其他同学连连惊呼。

  一次次动手操作,悄然撒下科学的种子。百色市科协工作人员黄若琳说:“因为孩子们都抢着玩,展品经常需要维修和换新,但我们很少干预,就是要让他们尽情探究。”

  黄若琳驾驶大篷车下乡已有18个年头。百色九成以上的地方是山区,有时为了一场2小时的活动,路上就需要一天一夜。赶上雨季,本就险峻的山路泥泞湿滑,老司机都胆战心惊。

  “越不好走的地方才越要去,这就是大篷车的意义。”黄若琳道出的,是一代代科普工作者的坚守与情怀。

 行驶在山路上的科普大篷车。新华社记者 温竞华 摄

  24年来,科普大篷车翻山涉水,行程5800多万公里,奔赴科普覆盖最薄弱的社区和乡村基层,构建起一座座“没有屋顶和围墙的科技馆”。

  久久为功、滴水穿石。以实体科技馆为依托,统筹流动科技馆、科普大篷车、数字科技馆等协同发展,我国科普资源的可及性和公众的科普获得感不断增强,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从2010年的3.27%提升至2023年的14.14%。

  中国科技馆流动科普项目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,今年春节期间,各地大篷车还将开展趣味科普进社区、进乡村、进大集等活动,让更多群众过上“科普年”。

  “孩子们的笑脸,带给我莫大的成就感”“科普是一辈子的事业,再难也要做”……基层科普工作者的一句句真情流露,温暖了又一个中国年。(记者温竞华)

【责任编辑:刘子丫】
    阅读下一篇:
              浏览63.9k
              返回
              目录
              返回
              首页
              1月24日花生期货持仓龙虎榜分析:乾坤期货减仓3038手多单 硅谷手记丨DeepSeek有望激发新一波人工智能创新浪潮

              Copyright © 2024 dw 版权所有

              备案号: 蜀ICP备2024051291号-13

              智投视界专业为您提供金融热点、数字经济、科技赋能、首发、财经新势、市价专栏等财经方面资讯,智投视界是一个专业财经领域资讯服务者。

              本站部分内容为转载,不代表本站立场,如有侵权请联系处理。